在北京大兴《雍正王朝》剧组的驻扎地,焦晃一个人住着一间简陋的小屋。他搬来一个破旧的办公桌,上街扯了两块布,一块铺在桌上,一块做了窗帘,作好长期安营扎寨的准备。这倒不是搞特殊,而是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方寸之地做“案头”。对这么大的戏,这么重的角色,一向有做案头习惯的焦晃不敢掉以轻心。
焦晃的笔记本里记着许多“有趣儿”的心理分析和行动设计,用以建立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系统。他准确地用“斯氏”体系审视《雍正王朝》的剧本,赞叹这部戏是“处处充满了动作,充满了悬念”。焦晃说:别人不懂也罢了,用不用是导演的事,对不对是自己的事,有准备总强于胸中空无一物。
文案做得精彩,可最过瘾的莫若看焦晃演戏,他在剧中饰康熙皇帝。拍电视剧,虽没有舞台戏的连贯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和冲击力,但一个长镜头下来,焦晃对大段台词的处理或无言的形体动作,的确显露了一个舞台剧演员炉火纯青的功力:
乾清宫前,康熙高大的身躯,像雕塑般面对殿前的大柱,一动不动。他正为治黄之事伤神。
焦晃的眼神就凝聚在无限的空间那某一点,对峙着。
现场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,全然忘记了这不是同期录音。夜半时分,森冷的大殿内,人们的意念中竟闪过一阵透骨的震颤。这,大概就是焦晃表演的魔力吧!
真实的焦晃实际上并不愿意面对镜头,包括采访,包括影视剧。因为那有如第三只窥眼的机器扫来的时候,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,“那是表演谈话”,而他比较喜欢单一的直面交流。所以他说:“我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舞台了。”
没有人能准确地判断焦晃的实际年龄。他也承认已经到了不大敢讲年纪的时候了。演员是一个假象,他不完全是自己的,他以一个形象出现,是做了很多技术性的处理,所以到底要不要把“底”捅到头呢?其实,这个“技术性”的处理就是一个演员心态的阶段,心年轻,就永不老!这跟岁数无关。